常用典故】改过宜勇,迁善宜速

【例文】改过宜勇,迁善宜速。推动解决问题是巡视的落脚点。然而,个别单位依然存在整改不力、敷衍整改、虚假整改等问题,有的口头上承诺抓好整改,实际行动上却打折扣、搞变通,甚至久拖不改、久改未果。(解放军报《事事有回音 件件有着落》)

【典故】出自南北朝傅昭《处世悬镜·止之》,改过宜勇,迁善宜速;迷途知返,得道未远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改正自己的过错要勇敢,去恶为善要尽快;在错误的路上知道掉头,那么离正路就不远了。

【赏析】古人讲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面对过错的态度,能洞见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境界。清人郭琇任吴江县令时,上司余国柱十分贪婪,公然向所属各州县索贿,郭琇有样学样也搜刮民财。后新任上司汤斌到职后,着手整治官场贪腐之风,对郭琇的行为严加斥责。郭琇悔恨不已,回到县衙,忙叫人挑来清水,自洗厅堂,并贴出告示:前令郭琇已死,今来者又一郭琇也。从此,他痛改前非,脱胎换骨,成为有名的铁面御史 郭琇之变,上司的更换固然重要,但这只是外部条件,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自身知耻而后勇,有勇气接受批评,有勇气认错改错,不怕痛、不护短,敢于从灵魂深处给自己做手术 改过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。李立三在东北化名李敏然为一些单位讲党史时,他主动讲到立三路线,并深入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。课后有人提问:你怎么知道当时犯错误人的心理?李立三回答:我就是李立三。短暂的沉寂后,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;王震将军在新疆工作时,错误处理了一位同志,他认识到问题后,马上撤销处理,向这名同志作检讨,并将检讨内容在广播里连续播放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,勤于审视自我、解剖自我,敢于直面问题,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即知即改的作风,不断磨砺完善自己,提升政治境界、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党性修养类、作风建设类讲话,侧重强调自我革命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纪律规矩,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,知错即改,立行立改。

本文由公文写作助手网站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,本站一站式发布各类公文写作方法、技巧、经验文章和金句提纲等公文写作素材,多来学习让公文写作不再难!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