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一介不取

【例文】一介不取是历代仁人志士的价值取向。苏东坡在文章中写道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,在他看来,天地之间,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,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,即使一分一毫,也不能求取。明代薛瑄在《从政录》中将廉者分为三重境界:最低者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,中等者尚名节而不苟取,至上者见理明而不妄取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》)

【典故】出自元代脱脱、阿鲁图《宋史·朱熹传》,诸生之自远而至者,豆饭藜羹,半与之共。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,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钱财,哪怕再少也不接受。

【赏析】古代先贤视道义为安身立命之根本,以生命与名节守护一介不取的廉洁底线,为后人所敬仰。宋代官员陈襄在《州县提纲》中说:一陷贪墨,终身不可洗濯。故可饥可寒,可杀可戮,独不可一毫妄取。时刻提醒自己对私心贪念保持警觉,否则就会留下毕生不可洗刷的耻辱。陆游曾说过:一钱亦分明,谁能肆谗毁,官员如果用的每一分钱都记录得清清楚楚,谁还能随意说你的坏话,攻击诽谤你呢。我们党从成立之初,就强调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,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利益。老一辈革命家方志敏经手的款项,总额有数百万元,但他素来安于清贫,坚持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,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;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,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,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;焦裕禄处处以身作则,模范带头,他常说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。新时代新征程,广大党员干部要勤掸思想尘、多思贪欲害、常破心中贼,才能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,以自身正、自身硬、自身廉的模范行动赢得民心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、警示教育类讲话,侧重强调廉洁自律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,坚守底线红线。文秘家园网(WENMIJIAYUAN.COM)收集整理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