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

【例文】不乱于心,方能宁静致远。古人云: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心静则智生,智生则事成。凡事不乱于心,不心浮气躁、心有旁骛,就能砥砺意志,平心静气、心驰神往,致力于专心谋事、用心干事、一心成事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安之若素,不乱于心》)

【典故】出自东汉葛玄《太上老君谈常清静经》,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若人们能时常维持心境的清澈与宁静,那么天地万物都将融入你的本性之中。

【赏析】古人讲,安之若素,方能不乱于心。心态决定状态,状态关乎成败。古人认为静心处世是一种大境界、大智慧。清代学者王之春在《椒生随笔》中说:天地间真滋味,唯静者能尝得出;天地间真机栝,唯静者能看得透。心若静,就能使人面对诱惑而不心性迷失、保持定力而不左右彷徨、矢志追求而不意志动摇、坚守高洁而不陷入污浊,享有内心的一份宁静、从容和淡定。反之,心乱则不安,不安则必败。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这既是他对自身经历的概括总结,也是对后辈的希望与教诲。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关口,其中,名利关是最难过的关口之一。对待名利的不同态度,影响着人生本色、格局意志、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。许多品格高尚的人淡泊名利、心怀大我,树起了光辉的人格形象。钱学森曾对有人写信称他是导弹之父”“航天之父深感不安,他回信说,这么称呼是不科学的,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,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。晚年,他又把两笔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。钱老说:我姓钱,但不爱钱。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自觉看重事业、看淡名利,小我大我,不断追求共产党员这个光辉之、实现人民利益这个崇高之,用实际行动回答好名利之问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、廉政教育类讲话,侧重强调保持平和心态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淡泊之心对待名,以知足之心对待利,以敬畏之心对待权。文秘家园网站(wenmijiayuan.com)免费发布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