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用典故】不诱于誉,不恐于诽,率道而行,端然正己
【例文】古人云:“不诱于誉,不恐于诽,率道而行,端然正己。”行事合乎道义者,从不以外界评价和反馈而转移自身的目标。元代大儒许衡途经河阳,众人争抢无主之梨解渴,唯他岿然不动。众人不解,甚至笑他迂腐,许衡一句“梨无主,吾心独无主乎”,道出了他对自我操行恪守的高度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不为莫知而止休》)
【典故】出自战国荀况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,故君子耻不修,不耻见污;耻不信,不耻不见信;耻不能,不耻不见用。是以不诱于誉,不恐于诽,率道而行,端然正己,不为物倾侧:夫是之谓诚君子。
【释义】意思是,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,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;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,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;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,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。
【赏析】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谦为德、以实为本的优良品格。欧阳修在《相州昼锦堂记》一文中,专门记述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故事:很多人希望得到荣华富贵、昼锦还乡,享受声名显赫、倾动故里,而韩琦则不然,“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,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。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,勒之金石,播之声诗,以耀后世而垂无穷。”返乡为官后,面对荣誉夸赞,韩琦始终提醒自己,要保持忠义气节,以服务苍生和社稷为己任,不要堕入“夸一时而荣一乡”的陷阱中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,就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经受住各种非议抹黑,始终怀有砥砺前行的勇气与能力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:“因为胜利,党内的骄傲情绪,以功臣自居的情绪,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,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,可能生长”,告诫全党“夺取全国胜利,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,以后的路更长,工作更伟大、更艰苦”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新的征程上,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不迷失于喝彩赞扬,不惧非议抹黑,保持从容清醒的定力、埋头苦干的意志、自我革命的精神,坚定不移朝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前进。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、党课报告类讲话,侧重强调政治定力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,不诱于誉,不恐于诽,立足岗位真抓实干。文秘家园网站(wenmijiayuan.com)免费发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