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诗堪入画方称妙,官到能贫乃是清

【例文】“诗堪入画方称妙,官到能贫乃是清。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涵养俭朴之风的现实意义,恪守为民宗旨,厚植人民情怀,带头谨身节用、俭朴生活,节用以惠民,实干以解难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薄于自奉为厚民》)

【典故】出自清代戴远山送友人赴任所作的对联,诗堪入画方称妙,官到能贫乃是清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诗写到能入画的地步,那就是最精妙的。官能做到,为百姓谋福利,而自己却清贫,是最至善至美,最清爽的。

【赏析】古人讲,薄于身而厚于民。中国古代很多贤臣因终生能贫,清名远扬。战国贤士黔娄修身清节,人称贫士;唐代官吏房彦谦说:人皆因禄富,我独以官贫,所遗子孙,在于清白耳。耳濡目染,其子房玄龄素俭廉明、政绩卓著,成为一代名相;北宋包拯认为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,一生廉洁公正、立朝刚毅,故有包青天之名;清代于成龙官至兵部尚书,因躬行为民上者,务须躬先俭朴,生活清苦,常常终年不知肉味,去世后遗物仅一套破官服。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党政治本色,许多共产党人把能贫当作一种从政的品格和境界。方志敏说过:清贫,洁白朴素的生活,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!他被俘时,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,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,没有一文钱。新中国成立后,焦裕禄、孔繁森、郑培民、杨善洲等一大批英雄模范,把能贫当成抵制腐朽思想、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,清贫一生、奋斗一生。清正既是品质要求,也是能力要求。为官从政,对物质利益不存非分之想,面对诱惑就能始终守住正道本心。新时代新征程,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 公文写作助手网www.gwxzzs.cn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,把自己锤炼成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的公仆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纪律学习教育、警示教育类讲话,侧重强调廉洁自律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,牢记初心使命,坚守政治本色。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