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制内竞争提拔的核心思路

日常中,我们最希望遇到的提拔机会是这样的: 

组织部门来了干部提拔通知,提到了各种条件的要求,什么年龄、学历、性别、政治面貌甚至于工作经历等等,一系列的硬杠杠,要求就是按照这个规定来。 

结果呢,就咱自己符合条件要求。 

想一想,美不美? 

直接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给刷掉了! 

说实话,做梦都不带这么玩的。 

这种机会,还真有,就是概率比中彩票大不了多少。   

正常的提拔,不会有这种“11”比例的情况,基本上都是存在竞争。 

你要说是有,那也没错。 

毕竟,提拔不像是公务员考试一样,只看分数,那是工作成绩、家庭背景、个人履历、群众评价、岗位适配度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。 

这其中,人为因素太大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那就不能不提关系背景,更不能否定他们的存在。 

这些路子不在讨论范围,也没有讨论的必要。 

咱们要明白,龙有龙道,虎有虎径,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子才是要关心的问题。 

咱们再说回来竞争。  写作助手网站(gwxzzs.cn)免费发布

一个单位的同事,互相之间相差真的是很小,尤其是那些同一年上班的,履历基本上是无差别。 

要说谁比谁强,还真是很难说。 

在如此小差别的前提下,要想超过身边人,脱颖而出,那就想办法给自己“争功劳”。 

不知道朋友对《水浒》中的这个画面还有没有印象: 

宋江上了梁山之后,梁山先后有祝家庄、高唐州等等几次挑战,而这几次下山作战,无一例外,都是这样的对话。 

宋江:晁盖哥哥,你是一寨之主,怎可轻动,这种小事就交给小弟去办,小弟办不了,哥哥再出山不迟。 

晁盖:嗯……嗯……嗯??? 

咱们仔细想想,为啥宋江不让晁盖带队下山呢?   

其一,下山作战,积累军功。 

作为领兵作战的宋江,作为领队的总指挥,自然是头功,这是你晁盖在家看门守家所没有的。 

可别小看这作战的军功。 

李世民带队南征北战,与手下魏征、尉迟恭等一众忠臣一起,攒下赫赫军功。军功换来的封赏,李密都不能随意处置。 

这就是竞争的筹码。 

其二,战场感情最深。 

下山是打仗,是兵戎相见,是刀头舔血,这一起扛过枪的过命交情,是不是就来了? 

这些跟着下山的兄弟,会不会在一次次的生死之战中,和宋江更加的亲近,而对晁盖的印象更加的模糊? 

起初,大家聚在一起,在梁山称兄道弟,大都是因为江湖名号,互相之间喝酒喝出来的,这怎么能和过命的交情相提并论。 

其三,实战出真知。 

一个人服一个人,那是谁的拳头硬。 

一群人服一个人,那是这个人真的能够带好队伍,给大家伙带来胜利,是真的有带队的能力。 

这个本事可不是天生的,是一点一点从实战中积累出来的,读再多的兵书,没有实战锻炼,不也就是赵括的“纸上谈兵”。 

宋江也不是天生就会带队伍,没有指挥胜利的本事,就这么一大帮子土匪强盗,怎么管理。 

其四,积累班底。  公文写作助手网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

民意很重要,票选很重要,对于伯仲之间的竞争,有时候一票之差就是天上地下。 

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“票仓”,这是自己参与竞争的底气,是干任何事情的压舱石。 

宋江几次下山带出来的人,关键时候那必然是坚定支持自己的人。 

试想一下,当晁盖真的看不下去,和宋江正面冲突的时候,一百单八将,站在宋江身后的有八九十人,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。

竞争,其实就是把自己往上抬,把别人往下压。 

就像是宋江与晁盖,伯仲之间。 

宋江的核心思路就是,欲抑先扬。 

上来就是一顿吹捧,把名头先给晁盖扣上,虚的东西有什么好争的,寨主虚名而已,让让又何妨。 

寨主守家,小弟去干活,这太说得过去了。 

这个寨主名头,反而成了晁盖的累赘,成了自己坐在家里等吃的由头,干瞪眼的看着宋江带着兄弟们下山一顿输出。 

之后,就是要把工作抓在自己手里。 

拼什么,都不如拼成绩。 

让竞争对手歇着,这些“脏活累活”都交给自己。 

您在科里坐着,喝着茶水、吹着空调、看着电脑,就等着吃现成的就行。 

竞争,就是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筹码弄的多多的,把对手的筹码弄的少少的。 

多干不吃亏,干出来的成绩,谁也抢不走,这就是咱篮子里的菜。 

让对手慢下来,让自己动起来。 

把虚名让出去,把实惠揽过来。 

把清净让出去,把忙碌揽过来。 

所谓的这些名头,都是虚名,没有底子,虚名也就不在了。 

真正实惠的是工作成绩,是亮点工作,是实打实的军功。 

去虚向实,欲抑先扬,面上的示弱,换来竞争的主动权。 

这波,不亏~

本文由公文写作助手网站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,本站一站式发布各类公文写作方法、技巧、经验文章和金句提纲等公文写作素材,多来学习让公文写作不再难!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