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例文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设计战争是对未来战争作战环境、作战力量、作战方法等进行预先谋划和前瞻设计,主要回答未来打什么仗、与谁打、在哪打、怎么打等一系列问题。我们常说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设计战争就是立足敌我双方的实际,扎实做好兵力、武器、战法、保障等多方面的准备。(解放军报《让设计战争走在战争打响之前》)

【典故】出自春秋孙武《孙子兵法·军形篇》,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为胜败之政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善于作战的人,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放过进攻敌人的机会。因此,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,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,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。

【赏析】古人云:智者虑事,虽处利地,必思所以害。凡事不预则废,没有应变的锦囊,就没有克敌的妙计,临时抱佛脚,必然方寸大乱、进退失据,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。诸葛亮足智多谋,用兵如神,也有街亭之失;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,最后兵败滑铁卢。一手好牌有打坏的可能,差牌也有获胜的几率,关键在于交战双方谁少犯错误、不出错误。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,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,设想情况不妨把它想多一点,想尽,从困难着手就不怕。我党我军的历史,就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。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战争指导思想,是人民军队长期战争经验的凝练和升华,直至今日仍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战争年代,我们打一仗、总结一次、前进一步。实践证明,学会总结、善于总结,是我们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法宝。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,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、使命感,也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。当前,彩虹和风雨共生,机遇与挑战并存,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,凡事从最坏处准备,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部队建设类、安全生产类讲话,侧重强调底线思维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分析预判,不打无准备之仗,牢牢把握主动权。

本文由公文写作助手网站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,本站一站式发布各类公文写作方法、技巧、经验文章和金句提纲等公文写作素材,多来学习让公文写作不再难!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