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

【例文】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物欲没有穷尽,如果不加节制、不懂取舍,就会掉入欲望的陷阱,沦为器物的奴隶,结果使得自己人为物累,心为形役。过多的物质追求,只会给自身带来束缚与负担,让人深陷欲望的漩涡,甚至会搭上自己一生的自由与幸福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不役于物》)

【典故】出自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,敕彭书曰:两城若下,便可将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每一发兵,头须为白。彭遂壅谷水灌西城,城未没丈余,嚣将行巡、周宗将蜀救兵到,嚣得出还冀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人苦于不知道满足,既取得了陇,又希望攻蜀。后概括为成语得陇望蜀,形容得寸进尺,贪心永不满足。

【赏析】古人讲,事能知足心常惬,人到无求品自高。”“知足常足,终身不辱;知止常止,终身不耻。宋代名臣范仲淹两岁丧父,儿时生活十分艰难。但他从小好学,终于考取进士,做了高官。有次他给皇帝上书说,自己虽然是个小官,一年的俸禄也近三十万,与普通老百姓比起来已经非常多了,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,则无异于国家的害虫,无功受禄,寝食难安。他教育子孙居官临满,直径小心廉洁。稍有污点,则晚年饥寒可忧也。儿子范纯仁也是一代名相且清廉自守,自布衣至宰相,廉俭如一。任职西京留职御史台时,司马光也在洛阳谪居著述,两人皆好客而家贫,相约为真率会,脱粟一饭,酒数行,洛中以为胜事。范仲淹认为,如果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,可免一人一家之祸;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,则可以免除政权颠覆之祸。实践证明,对待遇的认识和态度,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利益观,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。刘亚楼上将曾说:我最厌恶那种房子越住越宽敞,汽车越坐越讲究,家具越换越漂亮,心思不用在工作上,而是专门在享受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。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自觉回望初心、叩问初心,认真思考如何做人、为何入党、为谁用权等问题,淡化名利思想,崇尚简单生活,把知足扎根于内心、落实到行动,一辈子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、廉政建设类讲话,侧重强调知足知止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,工作向高标准看齐,生活向低标准看齐。文秘家园(www.wenmijiayuan.com)收集整理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