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临大节而不可夺也

【例文】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新征程上,党员领导干部有了高尚气节,才能永葆初心、信念如磐,排除万难、勇往直前。无论平时还是战时,无论人前还是人后,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时刻重视高尚气节的培育,厚植家国情怀,矢志强军打赢,把对党忠诚、永不叛党,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作为高尚气节来坚守,作为崇高品格来培育。(解放军报《培育和保持高尚气节》)

【典故】出自春秋时期孔子《论语·泰伯篇》,曾子曰: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曾子说: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,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,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。这样的人是君子吗?是君子啊!比喻立身处世的操守不能改变。

【赏析】节操,即气节和操守,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志气有道德的标准。古往今来,无数仁人志士把坚守高尚节操作为毕生追求,从孔子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败节,到邵谒竹死不变节,花落有馀香;从欧阳修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,到文天祥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;从于谦名节重泰山,利欲轻鸿毛,到刘因人之大节一亏,百事涂地”……他们无不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,也正因如此,才能遇难事而不惑,近名利而不乱,临强敌而不屈,从而达到了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的道德境界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,中国共产党人更为珍惜节操,并赋予其更高的内涵,使之外化成一种忠诚担当、无私奉献的政治品质,一种勤勉务实、清正廉洁的为政守则,一种克己奉公、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。毛泽东同志在《纪念白求恩》一文中要求全党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,自觉增强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能力,努力做到信念过硬、政治过硬、责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、集中教育类讲话,侧重强调道德操守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,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。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