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典故】克己慎独,守心明性

【例文】克己慎独,守心明性,当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时,能否时刻自省自警自重自律,考验的是不畏人知畏己知的高度自觉。明代薛瑄提出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:见理明而不妄取者,上也;尚名节而不苟取者,其次也;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,为下也。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清廉自守》)

【典故】出自战国子思《礼记中庸》,君子慎独,不欺暗室,卑以自牧,含章可贞,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,当养天地浩然正气,行光明磊落之事,克己,慎独,守心,明性,以克人之心克己,以容己之心容人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一个人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,守住独处之时,如终坚守自己的内心,使自己的心性始终光明向上。

【赏析】古人讲,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;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。古代多有清官廉吏拒贿守节的记载,其严于自律,阒然自修,克己慎独,守心明性。大凡自律守礼之人,面临诱惑和挑战时,无不坚守道德底线,克己修身,慎独守心。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,其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,何谓无知千古传颂;元代名家许衡不食无主之梨,一句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克己自律美名传扬;柳下惠坐怀不乱”“曹鼐不可等等慎独守节典范。明代内阁首辅徐溥年幼时储豆律己的故事诲人至深。他在书桌上摆两个瓶子,分别置黄豆和黑豆。他将黄豆比作善念,黑豆喻为恶作,行一善即在瓶中投黄豆,闪一恶则在瓶中投黑豆,且将吾日三省吾身”“暗室不欺”“不愧屋漏奉为圭臬,日久,则黄豆增之渐多,黑豆增之渐少。就这样克己自律,不断修炼,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。刘少奇同志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,要求党员: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、无人监督、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,他能够慎独,不做任何坏事。党员干部手中握有权力,但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。邓小平同志曾说: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,就要谨慎。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,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,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。新时代党员干部须坚持按规则、按制度行使权力,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、不以权谋私,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,人前人后一个样,尤其是在私底下、无人时,更要坦荡做官、谨慎用权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讲话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、担使命、严律己,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