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过“论资排辈”,你看到了什么?

以前,我也认为论资排辈很不合理,对能力强工作好的人不够公平;但是,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,我深刻地发现,论资排辈才是保护“老实人”的最大措施和机制。 

因为工作量化是个很难的问题,什么才算工作突出,什么才算业绩优秀? 

如果没有非常科学且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保证工作量化,那就很难破除拉关系和走后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,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说你行你就行,不行也行,而说你不行就不行,行也不行。 

而采取论资排辈的做法,就可以有效遏制这种情况,起码保证大面上的均衡和公平,尤其是对于那些毫无背景和关系且默默无闻的“草根”来说。 

在我看来,如果一个单位连最基本的论资排辈都做不到,那这个单位就一定会陷入两个极端。 

要么过于看中能力和工作,这时候很难平衡各种关系,势必会造成单位的动荡和混乱;要么过于看中所谓的关系,这时候亲疏有别,也肯定会让那些让踏实肯干的人失去希望。 

所以,存在即合理,论资排辈才是各级领导驾驭全局、确保稳定的大智慧。 

当然,论资排辈只是一个大框架,是宏观层面的总体方针,并不说完全要论资排辈,不能有任何例外情况。 

实际上,在论资排辈的基本框架下,例外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。 

虽然工作实绩难以量化,但是如果某些人过于突出和优秀,也是可以先把他们提上去的,毕竟他们的工作实绩在那里放着呢,其他人也会比较服气。 

再说了,如果完全论资排辈,那领导的权力和影响力如何体现? 

要知道,只有出现例外情况,才能凸显领导的话语权,而这也有助于领导全面掌控单位。否则都约定俗成,大家都算着时间和年限等着提拔晋升,那要领导干什么,那领导还如何带队伍、推工作。 
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论资排辈是主流趋势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躺平等起了。  公文写作助手网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

因为论资排辈是兼顾能力、工作、人际关系、利益纠葛以及单位稳定等多种因素的折中举措,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果,其基本要求是工作上要能过得去,不能出现明显的问题,也不能经常给领导添麻烦。 

所以,不要想着论资排辈,就啥也不干了,该干的还是要干呢。 

这也启示我们,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具体工作上,既要研究工作,也要研究领导,以及处好人际关系。 

毕竟领导还是很有话语权的,在同等情况下,谁能赢得领导的好感和支持,谁往往就能拥有更多的机会。

本文由公文写作助手网站(www.gwxzzs.cn)收集整理,本站一站式发布各类公文写作方法、技巧、经验文章和金句提纲等公文写作素材,多来学习让公文写作不再难!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